畫家觀點

10年軌跡

10年,是個適合回顧的階段。

屬於人的藝術生命其實有限,因為人類壽命原本就不長,在下定決心往創作的路上走,多多少少總會留下一段摸索、踟躕的足跡。為的是找出自己適合的方向,為的是讓往後的每一步愈走愈堅實。

1997年,我在結束歐洲的學習返回故鄉,內心萌發的是以現代技法進行水性繪畫的創作。媒材的嘗試包含中國的墨汁,西方的墨水、炭筆、水粉、凝膠,在不同的紙、布面上發揮,摸索出多種繪畫技巧,也藉由<心象>、<印象>、<黑盒子>等系列作品陸續記錄了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想法。

與此同時,我也認真思考如何切入「水墨繪畫」這個在東方具有歷史傳統與定見的藝術項目,更有企圖以新的繪畫觀點與表現,拓展水墨藝術的面貌。我深信,做為一個創作者,「創造」是意味著勇於挑戰,持續思辨,進而提出一個未來發展的可能性。所以,畫作是思想的載體,是一連串思辨過程的具體表現,她會轉變,也必然轉變。


我在2002年所進行的<光陰帖>系列創作,其構想是以「水塑」、「衍色」、「質相」作為現代水墨的發展面向,也就是引入新的材料 (彩墨/布面),發展適合的技法(洗、拓、疊、塑) ,增加色墨應用的層面,表現具有質地變化的形象。

論山水,有千形,然而我的關注多了質相之變。<光陰帖>系列可視作一幅幅地質的剖析圖,她呈現了山石層岩不同的典型、韌度與面貌。

接著2004年發展<時光流域>系列,我在構圖中運用兩種視覺元素──「水」、「石」彼此的消長,來喻示無形的時間概念。想像「時光」這條無影長河,她所流經、浸潤、穿蝕、積沉、凝塑的宇宙大地,會是何等瑰麗而多奇。

在繪製的過程中,材質與技法的遇合常有驚喜的發現,運用色墨與水塑是形成山石質地的重要做法。利用不同濃度的色墨於棉布上或疊或拓或塑,施以筆法,形成不同的肌理,再以水洗方式或噴或滴或刷,組構山水川石。每一幅作品都經歷著多層面的醞釀與淘洗,也都在述說著各自的時光故事。

走過10年,那屬於我的時間長河,迤邐開展又是另一個10年。我珍惜並感謝每一個當下,繼續往前走!

© Copyright 2019, All Rights Reserved 連瑞芬官方網站 ︱ Designed by RUMOTAN 儒墨堂
TEL:02-89935275 Mail:service@rumot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