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展覽

流光映境—連瑞芬棉布水墨畫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撰稿 悠藝廊
時    間  2013/6/15~7/5    週一~週六 9h~18h
地    點  東吳大學城中校區   台北市貴陽街1段56號  第六大樓
開幕茶會  2013/6/15 pm2:30

流光映境
天使 抑或精靈   悠悠晃遊於人世間
自風中吹染色彩  於水面撥撩音絃
藉絲雨根植輕愁  從堅果剝出時間
    無聲的宇宙  從此有了光陰的節奏…

這首詩是水墨畫家連瑞芬寫於2008年,但她對時光的遐想,卻早於懵懂的青少年時期,直至今日,仍是執著不懈。

人說韶光易逝,平日卻覺察不易,而其作用真真實實存在,對所有物進行改造,不單單在表面形象,更在潛層的質地。 因為畫家喜歡研讀宇宙生成的歷史,見識過各式質地獨特的岩體,於是面對眼外的自然天地,便多了一分對「時間質相」的觀想,許多想法也逐漸醞釀,發展成繪畫系列:
2002年<光陰帖>是一幅幅的地質剖析圖,呈現了山石層岩不同的典型、韌度與面貌;2004年<時光流域>想像時光是一條無影的長河,她流經、穿蝕這個宇宙大地,造就了許多瑰麗而多奇的景象;2005年<歲時曆>以節氣為名,闡釋畫家對四季的觀想;2007年<山水變>以寬闊的橫軸來轉化時間歷程,大跨度的表現自然地貌的流變。
2010年<光河之礫>以”類石塊”的方式呈現,層疊的造形及紋路,質地碎蝕或晶透,將時間和環境力量(如:水/火/風)侵蝕深入所產生的各種形質色變化,予以視覺性表達。2012年<若水柔剛>藉流水鑿石穿洞,傳達亙古時間。

活動展覽

北宋范寬曾說:師古人不如師造化,師造化不如師心源。我的創作靈感常取之於大自然,但最後呈現出來的卻是我心靈的圖像。

<光陰帖>系列是近兩年的繪畫創作,其構想是自北宋巨作<谿山行旅圖>而來。奇峰巨岩矗立於畫面正中央,范寬以精密的筆法描繪山石川林,地表氣象。但與之不同的,是我企圖把目光聚焦於地質石層演化的本身。從浸潤、風蝕、堆疊的外化形貌,到炎熔、積澱、晶結的內在潛變,來探索時間與物質的互動與消長。

東方繪畫常以物喻心,以景寫情,我也有意將大地之象與人心性靈做一番連結。因為地質或鬆軟、或堅硬,不同的質性,便衍生出不同的地理面貌,而觀諸於人的秉性與心性,又何嘗不是如此。

<光陰帖>畫作描繪的既是"地",也是"心",一連串生命樣態的展現。

第 13 頁,共 15 頁

© Copyright 2019-2025, All Rights Reserved 連瑞芬官方網站 ︱ Designed by RUMOTAN
TEL:02-89935275 Mail:service@rumot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