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術家新聞

水墨會友 兩岸名家秀技法

來源:中時 王寶兒、鄧博仁

 

而在連瑞芬的《臨水之境》系列創作中,她以從小生長的北海岸為靈感,刻劃出家鄉情。

「日昇月恆–兩岸水墨名家聯展」展出兩岸水墨名家作品,展現當代水墨樣貌。(鄧博仁攝)

水墨技藝淵遠流長,在兩岸水墨名家的揮灑下,更發展出獨有當代樣貌。由長歌藝術傳播、廈門閩南文化研究會及中國時報舉辦的「日昇月恆–兩岸水墨名家聯展」,匯集兩岸共八十多幅水墨畫作品,其中參展藝術家連瑞芬以布代紙,將東方水墨畫融合西方油畫概念,作法獨樹一格,為傳統技藝帶來新嘗試。

連瑞芬表示,過去留學於法國凡爾賽美術學院,經教授提問,才深刻思考自身創作有何特別之處,「我從小學書法,對於水墨媒材自然很熟悉,非常喜歡水精簡、自在的特性,我也試著思考,若水在布面上,又會有甚麼樣的流動表現,希望在千年基礎的水墨技藝上,結合布面材質,為當代水墨創作做出突破。」

連瑞芬此回展出兩幅作品,分別為《臨水之境》及《光河之礫》的系列作。在《臨水之境》上,刻劃一片汪洋中的墨黑島嶼,她表示,「我從小生長於台灣北海岸,平時喜歡走訪海岸,從大自然中獲得許多靈感。水像是時間,在潮來潮往中,讓石頭成為時間的載體,每顆材質、紋理不一的石頭都見證了時間變化,讓我體悟很多。」

連瑞芬分享,在《光河之礫》系列中,正是以一顆顆石頭為描繪對象,這些石頭並非親眼所見,而是她以佛家概念所延伸的創作理念,「佛家有一說,談到人的108種煩惱,我利用不同色彩堆疊的技法,象徵時間在石頭上的推移洗鍊,讓每顆石頭呈現不同樣貌,如同人的108種煩惱,也意味每人獨特的修行功課。」

共同參展的台灣水墨名家,還有周澄、江明賢、蘇峯男、李蕭錕等20位藝術家,從事水墨創作超過50年的蘇峯男表示,水墨畫特色在於筆墨,筆要如同寫書法,多利用基本技法「點線面」,呈現多元線條,「水墨畫是意境,必須多從生活實際感受得來,並經由每人的技法展現豐富的風格。」

大陸則有林良豐、許曼克、張真愷、蔣勇等21位藝術家一同展出作品。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,大陸藝術家未能出席開幕儀式,但林良豐也透過講稿,傳達對水墨技藝的熱愛。長歌藝術傳播社長吳放表示,文化是跨越藩籬的翅膀,特別是水墨藝術不斷在海峽兩岸傳衍發展,希望在疫情影響大眾心情之餘,以藝術洗滌民眾身心。

「日昇月恆–兩岸水墨名家聯展」自今日起展至3月19日,於內湖昇恆昌五樓文化廣場展出。

(中時 )

© Copyright 2019, All Rights Reserved 連瑞芬官方網站 ︱ Designed by RUMOTAN 儒墨堂
TEL:02-89935275 Mail:service@rumotan.com